新兴南外村地处新兴县县城所在镇——新城镇的南部,始建于西汉后期,因座落于新州筠城城池的南门之外,而得名“南城外”,简称“南外村”。 南外村历经了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。在南外社区内,因拥有六祖惠能大师闻经悟道的千年古刹金台寺,而被誉为“六祖闻经地”。更因这里独特的南外甘家、陈家、李家三姓传统族人的千年相伴,而被誉为“千年三家巷”。社区内建成绿道680多米,从居委会牌坊入口处至金台寺止,途经和谐门、牌楼遗址、金泉、和谐广场、书香脉迹、伏虎院、德聚堂(陈光燕故居)、红色之家(甘卓棠故居)、甘家围、李家大屋以及尚豸庙、金台寺等10多个景点。这里也曾是新兴武术之乡起原地之一,芳园武术的所在地。这里曾以南外炮仗而远近驰名……。 慢步美丽景色的南外村,从那深邃的巷子,以及那见证历史的青石板,古宅的壁画和灰塑,我们可以从中收获那凝聚着先祖们浓厚文化底蕴的“平常心”。
六祖惠能故居
和谐门
和谐门旧称南外牌坊,是进入南外社区的大门,历来南外甘家、陈家、李家三姓传统族人的千年相伴,现在这里还住着1200多外来“新南外人”,他们来自全国11个省份,有土家族、壮族、苗族、瑶族、仫佬族等5个少数民族,是县城出租屋和外来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。人们在这里和谐相处,互惠共融,共同开启南外社区幸福家园的“共谋共建共管共享”的文明新旅程。
六祖惠能故居
牌楼遗址
甘怡,甘清芬之子,南外村人,授例入国学,考授州同衙,性孝友。清康熙十四年(1675年),吴三桂云南起兵,其部将马伯虎率兵进犯新兴,甘怡扶父背母,匿藏在今太平镇阳山村,后又逃到良洞山匿藏60多天,昼伏夜出,寻找食物给父母。山里的盗贼被其孝行感动,不忍对其下手。甘清芬由于年长体弱,在山中感染风寒。甘怡对着天空大声疾呼,祈求上天让自己生病以换取父亲的病愈。如此疾呼以后,甘清芬的病马上痊愈。马伯虎兵退以后,甘怡与父母返回南外。后来,甘怡的兄长在京城病逝,甘怡长途跋涉赶赴京城,护送其兄的棺木回乡安葬,且抚养教育侄子,对侄子的教养甚于亲生儿子。康熙三十六年(1697年),村里发生大饥荒,甘怡捐出粮食赈灾,使很多乡亲得以生存。后又捐出金钱修葺义学及大奎阁,捐出稻谷给社仓。清雍正四年(1726年),皇帝下诏,御赐甘怡为“孝子”,在村前建牌楼、在县治前(今中山公园前)建孝悌牌坊以表彰其德行。清乾隆六年(1741年),甘怡入忠义孝悌祠。
六祖惠能故居
相传六祖惠能黄梅学佛前每天清晨挑柴到县城卖时途经南外村,在金台寺闻经悟道时,常常到此井取水饮用。
六祖惠能故居
和谐广场
和谐广场位于社区居委中心,占地3500平方米,设置篮球场、乒乓球台、健身器材、中心舞台等。社区以此为阵地,常年开展广场文艺互动活动,大大激发了群众积极参与公共活动的热情,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交往,使邻里间的关系、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睦、融洽。同时配合上级部门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、送戏下乡、送电影下乡、送图书下乡等活动,让群众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。
六祖惠能故居
书香脉迹(室外)
六祖惠能故居
书香脉迹(室内)
书香脉迹是展示南外“甘家书房”至“忠义孝悌祠”再到现南外文化室的历史变迁。昔日的忠义孝悌祠,如今成为南外村文化室,为二进式的清建筑,宽12.3米,长36米,其中大殿长12.6米,建筑结构及风格依旧。该建筑最显著的特色是大殿的木斗拱做工精致,承托斗拱的木座是镂空雕刻,工艺水平高超。现室内设点书室、炮仗室、金龙室、花灯室,也是云浮市摄影家协会南外乡村摄影基地,集中展示了南外社区深厚的人文文化。
六祖闻经地
伏虎院
伏虎院为纪念武师陈瑞而设立的纪念馆。陈瑞,武术师,号宜亭,县城南外芳园人,其祖父陈大勋是明朝崇祯年间的一名少林高手,其技艺代代相传。陈瑞因而自小学得一套拳术,尤以白鹤拳术超人,曾当众献技。他手持烟管,端坐凳上,谈笑自若。只见他顿时起立时,凳脚已入地近尺,坚如盘根,众力难拔。为了掌握和发展少林武术,陈瑞在县内灯芯塘练武馆期间,曾活捉一只老虎回家喂养,观察老虎出爪的动作,以习会虎拳。一天,陈因外出迟归,虎饿而猛扑其婢,婢受惊而死。陈见状大怒,即用手抛猪肉引虎跳扑,猛出一拳将虎击毙,乡邻父兄见了,无不称其威武神勇。
六祖闻经地
|